陸羽著 |
前面有先分享過一本圖解茶道,這次提到的則是圖解茶經。
真的要說,其實我對中國茶的興趣比對日本茶道濃厚,原因不外乎是它是中華文化的結晶之一,甚至日本茶道也取自於它;另外就是中國茶(功夫茶)比較貼近我的生活,茶具或茶葉等等都可以信手拈來。
但是必須佩服日本人的文化傳播與職人精神,每每都將傳入的文化吸收消化後再用自己的方式自成一格,最後再反傳至全世界。日本茶道的宗旨、藝術等等都吸引我去理解,書籍更是琳瑯滿目,這正是我先閱讀日本茶道書籍的原因。
我身邊的長輩不乏喝茶之人,但是諸位皆是愛飲之人進而成為半專業或專業人士,泡茶方式、茶具選擇、茶葉好壞都難不倒他們,但若要詢問他們茶的緣由或細節部分,大多是無法回答。不過茶嘛,懂得喝比只懂書裡的東西來得重要阿,享受才是重點。
雖然身旁有眾多茶友,但我不是深度飲茶者,對於中國茶的世界也是非懂似懂的狀態,所以想說既然有興趣,那就從集大成的茶經開始看起吧。
這本圖解茶經是將陸羽的原文以現代的白話文解釋,再佐以插圖使人理解。茶經共有10個部分,一之源(茶的起源)、二之具(茶葉採製用具)、三之造(茶葉的採製:七經目)、四之器(煮茶用具)、五之煮(煎茶、煮茶方法)、六之飲(品茶、茶有九難)、七之事(茶事典故)、八之出(茶的產地)、九之略(茶具的省略)、十之圖(書寫張掛)。
因為是經典,所以每個章節所提及的東西極為豐富,內容都是由繁化簡使人易懂,但又不失專業。只是很多茶葉的採製、器具、煮茶等都已不是現今流行的方式,所以在理解上可能會稍稍困難也無法輕易找到相對應的實品來應證,只能去博物館參觀了。茶的精神和效用等,卻是到今日仍可將其當作參考書目來閱讀學習。果然能夠集大成的經典就是經典。
通透閱讀後,雖不致完全記憶,但茶的緣由、種類、到茶的內涵與精神,都有大致上的理解。我甚至開始推測,千利休的侘び寂び之道其實也是跟從陸羽的茶精神而走的吧,因為兩者的真諦有87%像。這部份讓我想去找相關書籍來實證看看。
有一點要特別註明,陸羽是茶的集大成者,茶經更被多位茶人奉為經典,這個部分一點也不假。但是若是抱持著想看功夫茶的泡茶方式則茶經並非好讀物,因為陸羽是唐朝人,所記載的器具和煮茶方式皆是到唐朝為止的方式(陸羽創煎茶法),與當今大家用紫砂壺泡茶是截然不同的。 中國茶的演變從煮茶(唐)→點茶(宋)→泡茶(明至今),煮茶基本上已經不復見了,點茶保留在日本茶道,我們目前習慣的泡茶方式是從明朝開始的。
所以若是只想要學習如何泡茶,那麼可能要看我之後會介紹的書。若是對於茶的來源很有興趣者,則茶經倒不失為一本認識茶的源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