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Hachi] 良辰吉時


Hachi的系列停擺了好一陣子,也不是Hachi沒有貼出新作品,只是前陣子的作品比較偏私人,所以我就選擇不擺了。

今天是Hachi久違的作品,穿搭仍是展現自信美,表情是享受當下的氛圍,姿勢是萬種風情卻不落俗套,文字還是一貫的浪漫清新。

工作時極度認真、玩樂時絕對瘋狂、才華內涵其中、人樂觀又有自信。 在我心中,坐實才女之名!

照片取自Hachi臉書

願你沉醉在良辰吉時,
畢竟是花了一整個春天的浪漫,
萃取而成,
順便佐幾聲鳥語。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心得]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這本書名就有趣到會讓人想先拿起來看葫蘆裡到底在賣什麼藥,該不會是要勸敗每位媽媽的書吧? 看過簡介後知道,需要柏金包的媽媽果然不同凡響啊!

作者溫絲黛‧馬汀是一位人類學的專家,在結婚有小孩後與一般家長一樣為了孩子的將來,所以打算搬家至好的學區,而在紐約的他們就是要選擇上東區。上東區有什麼特別的嗎? 沒什麼,就只是富豪居住的地方,大家身家億來億去,永遠光鮮亮麗,就這樣而已阿。 初來乍到的下城區媽媽對於這區的文化(以媽媽圈為主)感到陌生和疑惑,甚至有衝擊感,於是發揮身為人類學專家的特長,在此區開始進行幾年的研究。

拍攝於20170622

平時我很少會翻閱人類學相關的書籍,感覺不是很硬就是很無趣,但是這本書用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大家印象中時尚之都中的翹楚---紐約上東區,當成研究對象比喻成部落,並且找出其行為與現象和世界各地人類學家研究的部落或是動物間行為的相似處,而且相似處所表達的義含竟也相差無幾。 由此可知,其實人類與動物間在表達感情和追求所有物時,所使用的方法和樣子其實是一樣的,不會因為地點的不同或是種類的不同而相異,基本上就是本能的做為,人也是動物的一種阿。

在書中,作者算是很鉅細靡遺的描繪了在上東區生活需要注意的事項,從身材管理、打扮穿著、使用配件、小孩的學校、到丈夫的社會地位等等,每項都是上東區媽媽會品頭論足的點,甚至會因為地位關係形成小圈圈而有意地排擠他人。  可能有不少女性本來對於豪門有很多美好的妄想,這本書可以先幫她們做好心理建設,因為.......你會發現,豪門生活不單單只是想像中少奶奶的生活,有更多的部分是需要費盡心思使用手段才能得到,少奶奶不是沒有煩惱,只是她們需要考慮的、擔心的與一般民眾截然不同。有人說:少奶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當。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假。

也藉由此書我得知多位人類學者,不再只有珍古德一位而已。而且也有提出一些理論,其中之一是焦慮的產生,與瘦是有著非常大的正相關。 我自己倒是很喜歡一句話:學科是看待事情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站在不同角度解釋事情的方法皆不同,不要以偏概全。

最後想說,本書帶給我的除了上面提及的那些衝擊和知識之外,我不禁感嘆原來時尚快速地推陳出新是有原因的,皮毛的需求沒有因為倡導的理念而減少也是有原因的。只要高端消費者的生活模式不改變,追求上流社會者會相繼模仿,我們生存的環境會因為奢侈而無法消化,會因為浪費而毀滅,而我們---人類,會沒有立足之地。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文化][配音] 鈞窯之美---盤器

上次講解了鈞窯的由來與概況,接著就要介紹鈞窯的文物了。 首先登場的就是盤器

本來只想要單純配音就好,但是想想好像只有聲音沒有搭配圖片是否有些許單調與無意義,所以最後以影片的方式呈現。  

想說只是個圖片與旁白的結合,用MOVIE MAKER就好,但是沒想到比我想像的難用很多啊!!!(抱頭)  以前學生時期是用威力導演,真的好用很多,只是現在威導不知道被我丟去哪裡了,所以最近還是只能先用MOVIE MAKER撐一下了。
不知道到底哪裡出了錯,我在預覽的時候時間點抓得滿準的,可是輸出後卻有時間的落差,最後一段還重疊發音,我改到抓狂還是有相同問題,所以這篇我就先將就了。




旁白其實有說到一些文物的專有術語,我將在下面列出解釋方便大家理解。

↓↓↓↓↓ 文物解說  ↓↓↓↓↓
唇口:陶瓷容器口部形式之一。器口邊沿凸起一道渾圓似嘴唇的厚邊,故稱唇口。
平底:陶瓷容器底部形式之一。指整個底面平坦,無明顯起伏變化。有輕微弧凹的底形也可入平底範疇。唐以前,平底為陶瓷器最基本、最常見的底形,唐以後的部分罐、壺、缸、盤等器仍作平底。
圈足:陶瓷器足部形式之一,造型為平置的圓圈狀。圈足有高低深淺之分;足壁亦有薄厚之別。成型方法有鑲接和旋削兩種。
:食具,有陶、瓷製品。器形一般為圓形,敞口,淺腹,平底。
侈口:陶瓷器口部形式之一,也稱敞口。形狀為近口沿處逐漸開敞寬闊。
折沿:陶瓷容器口沿形式之一,造型為直口,向外翻折出一周窄沿,一般都有一道較硬的轉折線。折沿多出現在盆、盤、瓶、罐等器上。
口沿:陶瓷口部邊沿的統稱。不同時期的不同器物口沿形狀各異。口沿的形狀是鑑定器物時代及燒造地點的依據之一。
蚯蚓走泥紋:鈞窯瓷器釉面特徵之一。因施釉後晾坯乾燥不當,釉層產生裂痕,燒製過程中釉汁流入裂痕,形成如蚯蚓走泥後遺留的痕跡,故名。
斂圓口:陶瓷容器口部形式之一。多見於、缽、碗、罐等器,形象為口沿處漸向內收斂,有的器壁先向外撇,近口再向內斂。
銅釦:瓷器裝飾和修復的方法之一。大都用在瓷器芒口上,以金、銀、銅、錫等金屬薄片鑲口邊以遮無釉的芒口,或用在瓷器被磕傷的口沿處,為遮掩傷痕而加鑲。宋代定窯瓷器為遮蓋覆燒的芒口,也因應社會普遍追求的金銀風尚鑲口較多。明、清以及民國時期,則多用於掩蓋傷痕之用。
天藍色釉:一種淺藍色高溫顏色釉。釉色淺藍,瑩潔緻雅,像蔚藍的天空,故名。)
縮釉點(瓷釉缺陷之一,又稱「滾釉」。指釉面向周邊滾縮,形成中間缺釉露出胎骨。形成原因很多;釉面受表面張力作用,施釉時坯胎過濕,釉的高溫粘度過大或坯面有油,窯工手上有汗,燒窯時窯中水氣過多,坯面潮濕,加熱後局部釉料捲起、脫落等。
天青色釉:天青釉主要特徵為釉層勻淨,釉面潤澤,汁水瑩厚,有如堆脂。內含瑪瑙及氧化鐵,對增加瓷器的特殊光澤有著一定的作用。經火燒成後,釉色清藍如澄澈的天空。
施釉:又稱上釉、罩釉。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體表面施以釉漿。
粉青色釉:青釉的品種之一。指釉中含較低量的鐵,經高溫還原焰燒成後釉層較厚,青綠之中顯粉白,色調淡雅。
支燒:燒瓷工藝之一。為避免入窯坯件在窯底溫度較低處,因溫度不足導致器物無法完全燒成,同時為防止窯底沙塵污染釉面,使燒成物位於最佳位置,需用窯具支托坯件,稱為支燒。

↑↑↑以上影片中的圖片、旁白內容,以及文物單詞解說 皆取自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點我(鈞窯之美) 進去看其他文物的介紹喔~~~~~~~


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文化][配音] 國立故宮博物院 --- 鈞窯之美

我一直覺得自己距離美的事物很遙遠,藝術作品總是不甚理解其意義甚至不懂該如何欣賞,但是我又很想了解更多,所以以前在台北時有空就會去故宮走走,試圖加強藝術美感。

去故宮看展時通常都可以另外租導覽,可以更加通透的理解作品的內容,也因為這個導覽讓我燃起總有一天我也想要幫展覽品配音的想法。  

這幾天閒閒地到故宮的網站晃晃,發現故宮的網頁做得還不錯,內容也滿豐富的。
可以選擇主題、類別(書、畫、瓷器等等)、年代,甚至展出的位置來欣賞,觀賞者可以依照想看的主題選擇,不會大海撈針。裡面的內容雖然沒有到非常仔細,但是有圖片也有文字說明,可以了解最基本的故事背景和展覽理念與展覽品項的特點。而且幾乎每個主題還有可以互動的遊戲可以玩,在玩樂中加深對主題的印象。  相信看久了,就算無法成為專業也能從中獲得必要知識,漸漸懂得如何欣賞所謂的文物,更可以拿來說說嘴了~

擷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依主題
擷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依類別

最近發現知史使用的文字有時候我不太習慣(念起來不是很順),畢竟香港和台灣用詞多少不同,所以想著有什麼可以配之時,故宮網站提供了我很不錯的選擇。 所以接下來我想要試著講述故宮展品的故事和介紹,順便滿足我想配文物解說的心情XD

首先我選擇的內容是 ---- 鈞窯之美。 前面介紹幾本與茶有關的書,而茶最主要的就是茶杯和器具,所以我想鈞窯之美介紹瓷器應該多少會與茶具相關。

鈞窯之美 --- 主題導覽 ←有文字說明,請進入

音檔一:認識鈞窯、鈞窯故鄉




音檔二:釉彩的魔術、神秘的數字




以上是我的配音,看來要努力的部分還有很多,總是好像哪裡不對勁。 繼續加油~

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心得] 茶之經典


陸羽著

前面有先分享過一本圖解茶道,這次提到的則是圖解茶經。
真的要說,其實我對中國茶的興趣比對日本茶道濃厚,原因不外乎是它是中華文化的結晶之一,甚至日本茶道也取自於它;另外就是中國茶(功夫茶)比較貼近我的生活,茶具或茶葉等等都可以信手拈來。

但是必須佩服日本人的文化傳播與職人精神,每每都將傳入的文化吸收消化後再用自己的方式自成一格,最後再反傳至全世界。日本茶道的宗旨、藝術等等都吸引我去理解,書籍更是琳瑯滿目,這正是我先閱讀日本茶道書籍的原因。

我身邊的長輩不乏喝茶之人,但是諸位皆是愛飲之人進而成為半專業或專業人士,泡茶方式、茶具選擇、茶葉好壞都難不倒他們,但若要詢問他們茶的緣由或細節部分,大多是無法回答。不過茶嘛,懂得喝比只懂書裡的東西來得重要阿,享受才是重點。

雖然身旁有眾多茶友,但我不是深度飲茶者,對於中國茶的世界也是非懂似懂的狀態,所以想說既然有興趣,那就從集大成的茶經開始看起吧。

這本圖解茶經是將陸羽的原文以現代的白話文解釋,再佐以插圖使人理解。茶經共有10個部分,一之源(茶的起源)二之具(茶葉採製用具)三之造(茶葉的採製:七經目)四之器(煮茶用具)五之煮(煎茶、煮茶方法)六之飲(品茶、茶有九難)七之事(茶事典故)八之出(茶的產地)九之略(茶具的省略)十之圖(書寫張掛)

因為是經典,所以每個章節所提及的東西極為豐富,內容都是由繁化簡使人易懂,但又不失專業。只是很多茶葉的採製、器具、煮茶等都已不是現今流行的方式,所以在理解上可能會稍稍困難也無法輕易找到相對應的實品來應證,只能去博物館參觀了。茶的精神和效用等,卻是到今日仍可將其當作參考書目來閱讀學習。果然能夠集大成的經典就是經典。

通透閱讀後,雖不致完全記憶,但茶的緣由、種類、到茶的內涵與精神,都有大致上的理解。我甚至開始推測,千利休的侘び寂び之道其實也是跟從陸羽的茶精神而走的吧,因為兩者的真諦有87%像。這部份讓我想去找相關書籍來實證看看。

有一點要特別註明,陸羽是茶的集大成者,茶經更被多位茶人奉為經典,這個部分一點也不假。但是若是抱持著想看功夫茶的泡茶方式則茶經並非好讀物,因為陸羽是唐朝人,所記載的器具和煮茶方式皆是到唐朝為止的方式(陸羽創煎茶法),與當今大家用紫砂壺泡茶是截然不同的。 中國茶的演變從茶(唐)→點茶(宋)→泡茶(明至今),煮茶基本上已經不復見了,點茶保留在日本茶道,我們目前習慣的泡茶方式是從明朝開始的。

所以若是只想要學習如何泡茶,那麼可能要看我之後會介紹的書。若是對於茶的來源很有興趣者,則茶經倒不失為一本認識茶的源頭。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心得] 唐隱 <蘭亭序密碼>


唐隱<蘭亭序密碼>

這本蘭亭序密碼是我以書皮決定購買的。 

因為我常常看到雷書,所以基本上買書或借書時總是會先調查一下,或者朋友推薦的書籍。這本我卻沒有做過任何調查就想買的原因真的是因為書皮和書名。我很喜歡中國傳統的中華文化,不管是文字、國樂、漢服、中醫或者是書法等等,我覺得這文化的結晶非常的珍貴也值得學習,所以我都有一點點的涉略(真的是一點點,全部是皮毛)。

這本書名就先引起我的興趣,再來使用蘭亭序的書法字印在封面,一整個就是激起我中華兒女對文化的激動,所以沒有太多猶豫便買下了它。而我,不後悔買這本書!

這位作者-唐隱,我真的不認識,但看完介紹和整本書後,我可以理解他對唐朝的愛有多深,進而想取唐隱作為自己的代稱,有種現代唐朝隱士自居之感。

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且推理小說還是一如既往的讓人全神貫注。


此書的背景在唐朝中晚期,所以推理的過程除了生活中的蛛絲馬跡之外,更多的是詩句。 裡面出現了很少看到的離合詩,我還很認真地研究了一陣子。

閱讀時除了解謎外,其實我更享受裡面的文化背景和文學,對唐朝的民情、都市規劃、政治、歷史等等又再次的複習歸納,以及詩人們的不如意又如何化作詩句,還有當時女孩就算擁有不俗能力仍想飛奔婚姻的想法,都值得細細品味跟思考。 而我自己有特別注意的點是衣服的部分,雖然我對於政治歷史不甚了解,但是最近剛好在研究漢服,所以就將所知的部分和作者所寫作個比對,果然沒有出入,大家有機會看的話可以注意唐朝大婚之時所著禮服為何種顏色。

這本書的架構是依附在歷史上,主要人物和人物的生死就是歷史。我因為好奇書中人物在歷史上的評論和作為等,查相關資訊時也確認了作者讓人物的死亡方式與史實相同,所以本書的時空背景是依照時序而走,不會在閱讀時覺得前後矛盾,非常易懂。像我並非詳熟唐朝歷史者,差點要誤以為歷史就是這麼走的。

發現後面還有璇璣圖密碼、長恨歌密碼,我想寫作方式應該會與此本相似吧。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那這樣可能會淪為和丹‧布朗(達文西密碼的作者)所寫的系列文相似,就是換湯不換藥,結局就是那樣吧。  可是可以想想,如果本來就是按照大唐歷史來走,你去查查史書,其實你早就可以知道結局為何了,所以我認為與其把他們當作推理書來看,倒不如將其作為野史,用來認識更多的大唐可能來得好一點,所能吸收和享受到的東西會更多吧。

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心得] 喝得不是茶而是待客之道


圖解茶道

茶道總是體面、有規矩,好像也是一板一眼,但是又帶有不少神秘色彩,而對於有故事的東西我總是充滿興趣,所以在京都之時剛好熟識的台灣茶人朋友來訪,帶我走了一遭博物館,教我懂得如何欣賞茶的種種,也傳遞了不少茶道歷史與我知曉,本來就對茶有些興趣,自從那天後就更把茶放在心裡。 但是說起來也好笑,住在千家附近的我卻沒有把握那些日子學習反而是回到台灣後才開始找書來認識。

這不是我第一本與茶道相關的書,我反而是從茶道精神 --- 侘び寂び 開始接觸的,之後有時間我會再補上那幾本講述茶精神的書籍感想。 也是因為看了不少茶精神的書,可是我卻對茶的基本知識不甚了解,總覺得無法很透徹茶精神所指,所以決定從基礎開始了解。

如果對茶道有興趣的朋友,滿建議從這本書開始看起的。內容有大家最想知道的茶道基本步驟、道具、茶具、茶室、禮儀和與茶相關的種種,不單只是文字描述,還有圖片解說使人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我最喜歡的是作者每一個章節的安排,我猜想這是是他對於茶的理解而做的規劃吧。上段說到的內容以書的架構來說不是主軸,而是學習茶道時你所需知道的知識,因為它們全部都以附錄的形式出現在何謂茶、茶從而來、茶精神、茶歷史等等章節之後。我想對於一位真正的茶人來說,茶的根源與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茶道最在乎的不是那些一板一眼的步驟,而是款待客人的心意,所有的點茶手法或器具等等都只是展現茶精神的一種形式,而不是認識茶道最重要的東西。

也因為作者的安排,我懂了千利休與豐臣秀吉之間的恩怨,對於茶的歷史脈絡有更完整的概念,為什麼侘び寂び會是現在茶道精神,又何謂款待客人的心意。初學者該知道的內容基本上都在本書可以學到,到茶室喝茶等禮儀、茶的相關道具等等也是鉅細靡遺的詳述,所以要把此書當成工具書使用也不成問題!